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名孩子刮花45辆车,孩子父母却说孩子小 [复制链接]

1#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孩子有没有家教,我们看他的父母就知道,一个孩子有没有是非观念,看他父母的做事方法就知道。1.熊孩子背后大多有一个熊父母广东东莞一小区内,有四十多辆车的车主发现自己的车身被刮花了,这些划痕有的甚至是一整面车身。有的车车门上早已经被划的面目全非。看到这样的场景,车主们真的是无比的气愤和惊讶。因为小区里停车是不收费的,所以这些车主一致的认为物业是没有责任的,要找到破坏者来进行赔偿。原来这是四名小学生干的,有目击者称四个孩子刮花了车子,这些孩子都戴着红领巾,肯定是没有上中学。据车主们说,这些孩子专挑豪车下手,一共刮花了45辆车,在所有被刮花的车辆中,损伤最重的是3辆宝马,一辆捷豹,一辆迈巴赫、一辆林肯。而林肯的车主说自己的车提车没有多久,刚刚上牌。不少网友留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车主的心疼,因为这些车上的划痕都是一堆一堆,整个车都要重新喷漆,尤其是林肯车主,一辆新车进行喷漆之后肯定和原来的车在心理上感受不同。本来以为事情到这个程度已经让人够气愤的,结果这几个孩子家长的做法更叫人大跌眼镜。小区的邻居们介绍,四个孩子,都是一家的,是两兄弟家的孩子。事情发生后,这四名孩子的家长找到了物业,家长们认为孩子小犯错了不用负责,这是物业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家长拒绝赔偿,相反不但不赔偿,还要起诉物业。看到这里大概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有一样无知、自大且没有是非观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投射到孩子身上。万事皆有因果,父母是因孩子就是那个果,所以这些孩子的行为虽然让人气愤,但是这些父母的言行更是让人悲从中来。这些父母是在逃避金钱还是逃避责任媒体报道,四名孩子刮花的车定损之后修复需要万元。很多人可能会说,可能是因为赔偿金额太多的,父母赔不起,所以才会说出如此的话。但是逃避责任和逃避金钱能一样吗?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就在两个月前,广东番禺的一个豪宅小区里,两个二年级的小学生用手掰断了14辆车的车标,这14辆车中其中12辆是奔驰的车标,另外两个是迈巴赫的车标,可见这些孩子也是专挑豪车下手。孩子的父母得知这两个孩子犯错之后,主动在业主群中替孩子向受到损失的业主道歉,并且表示自己希望可以尽快对这些业主进行赔偿,希望车子受到损伤的业主可以尽快的主动联系自己。这两个孩子的父母不但没有逃避,而且主动的去寻找车标被掰断的业主进行协商赔偿,这不是金钱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同样是在上个月的时候,杭州的钱塘新区中,有十几个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子被划,猜测应该是人为的,随后进行了报警。警察通过调查后发现这是一位14岁孩子所为,当天晚上,孩子爷爷带着孩子来到派出所,让孩子给每一位车子受损的车主打了电话,这个孩子爸妈都已经不在了,是爷爷奶奶在拉扯。爷爷知道孙子犯了错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带着孙子来到派出所,让孙子一一打电话道歉,并且承诺这修车钱他来出。这位爷爷当着民警的面说,自己带着孙子来就是为了让孙子知道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再多的赔偿他都一定还。考虑到爷爷奶奶本身家庭条件有限,民警让这名孩子一一给这些车主打电话道歉,并且和车主们说了孩子家的实情,很多车主听了孩子诚恳的道歉,觉得自己的车子本身划痕也不严重,也就表示不在追究责任。最后孩子爷爷赔偿了三千元。不管赔偿多钱,出事后父母的态度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在自家孩子犯错之后第一时间是认错而不是推卸责任,通过道歉获取车主的原谅,再来谈赔偿,很多明事理的车主也不会非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但是孩子的父母做法刚好相反,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在甩锅,认为是物业的错,这不是认错态度的问题,而是家长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是非观的家长又如何和他讲理。没有是非观的父母培养不出有是非观的孩子没有是非观的父母会不讲理,没有是非观的孩子胆大妄为。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说:孩子还小,却不知道孩子是非观念的培养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孩子是非观会经过3个阶段发展,最后内化成孩子自己的。1-3岁,孩子是非观念的萌芽期1岁之后,孩子开始学会走路,大概在一岁半的时候,婴儿开始萌发出自我意识。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个体,别人和自己的不同。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他们做事的依据是根据内心的喜好。此时孩子对于是非观念的建立,完全来自于父母的教诲,父母是有权威的,父母说的话孩子更容易相信,从这一刻起,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观念。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进行学习的,比如孩子帮助他人,父母鼓励或者父母以身作则,都会让孩子建立初步的是非观念。3-7岁,父母的是非观念逐渐内化成孩子的是非观念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一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家教就能够从孩子平日的表现里一窥一二。因为这一阶段,孩子开始内化家庭价值观。所以在这一阶段,父母要明确的教给孩子什么是可以做到的,什么是错的,是不能做的。一旦孩子的是非观念内化,孩子的行为就会受到内在的是非观的驱动。比如做错事会道歉,看到他人需要帮助会帮忙。所以说此时的熊孩子更需要父母是非观的强化。7-10岁,父母的是非观成为孩子的是非观这个阶段,孩子已经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念。孩子的言行也会受到内在是非观念的驱动,孩子已经有了是非的分辨能力,所以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有“物以类聚”的表现,喜欢和自己价值观和是非观相近的人做朋友。对于那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因为缺乏强而有力的家庭价值观的指引,这些孩子更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通俗的讲,很容易被他人“教唆”。回头去看这四个孩子,7-10岁的年纪却仍然干出刮花45辆车的行为,显然家庭教育中的是非观念没有建立,换句话说,这就是讲教育的不到位,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导致了孩子的“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